第231章
關燈
小
中
大
高翼眺望遠山。他的思緒飛得更遠。
恍惚間,他想起在某論壇上曾看過的一篇雜談,裏面講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冬季作戰就是在晉代——參合陂,慕容垂搜羅國內所有的男丁與敵人交戰,結果遇到了一場小雪,全軍五分之四的人患上了流行感冒,紛紛病死。敵軍乘機進攻,燕軍大敗,最後的覆國希望徹底葬送,隨後,一代梟雄慕容垂吐血而死,慕容氏就此種族滅絕。
這是個沒有棉花的時代,《晉書》食貨志裏所說“軍人皆資椹棗,戰士取給嬴蒲”,“今雖擁大眾,被甲者甚少”……也就是說各國基本上驅饑民作戰,他們只能采樹上桑實,捉田裏蜃蛤之類果腹。
棉花,如今的中原大地上唯有高翼有棉花,自高翼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以來,他只向晉朝進行了小規模的出口。大部分棉花被他用來紡織船帆,制作軍服以及保暖設備。漢國如今已有兩年的棉花種植經歷了,高翼以為這次出征繼續了足夠的保暖設備,正如馬努爾說得:骰子已經擲下——這一仗,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。
高翼若有所思地說:“剛才,在封裕、皇甫真進艙時,我故意洩露了幾句話給他們,就是讓他們知道:我有能力隨時攻擊龍城。
在他們來這之前,大石橋堡的官員故意拖延,讓他們在大石橋堡足足待夠了十餘天,就是為了拖延時間——冬天,是敵人最虛弱的時候,寒冷的天氣是我們最好的夥伴,我們必須在初雪前抵達鐵嶺關,展開攻擊……子川(王祥的字),時間不多了,不要爭論,趕去幹吧。”
王祥猶豫片刻,又問:“主公,明年開春,我該怎麽辦?”
高翼一直窗外,沈默不言。王祥歪著頭想了片刻,立刻明白:“遼河!”
對,是遼河。波濤洶湧的遼河一直通往鐵嶺關,沿途正好經過龍城。三山內河水軍完成運送婦孺的任務後,稍加休整,等待遼河化凍後,便可逆流而上,直抵鐵嶺關,源源不斷地將三山需要的軍械物資運抵前線。
“陛下不要去了”,馬努爾建議說:“金道麟將軍的和談動向,您需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;明年開春運送補給物資要經過龍城,你需要親自與燕國交涉。還有,這次去晉國的外交成果,也需你親自查收……陛下,國中兩將,金將軍已去高句麗,所以你不能離開漢國。”
王祥插嘴補充:“威逼契丹所部屈服……主公最好不要親自出面,不如讓我來!”
高翼明白王祥的意思,此戰,要在初冬壓服陳浩所在的部落投降,並願意按漢國劃定的圈子,用自己的鮮血換取越冬物資,這中間牽扯到要打要來,需要有隨時撒潑耍無賴的手段,以一國之主的身份出面幹這個,實在不合適。
高翼為難地回答:“可是,這是一次全新的作戰,我們要在冬季裏保護好自己,盡量消滅敵人,掃清遼北。此外,在明年開春,我打算在遼北的山口再建一座城堡,與鐵嶺關相呼應。
燕國與我們達不成協議,必將與契丹溝通,只要我們徹底封住遼北山口,遼南這片土地就有我們做主了,燕國想不給我們遼東屬國——由不得他。所以……”
王祥拱了拱手:“主公,遼北平原最北端,離鐵嶺不過快馬奔馳兩三日的距離,有鐵嶺關作為依托,臣便與契丹打個‘三日之戰’。無論戰果如何,臣三日出擊,三日而返。頻頻騷擾,頻頻出擊。
大冬天,牧民堆草為垛,以草料養活牲畜,以牲畜養活人口,燃牲畜糞便取暖。臣以三日為限,所經之處,焚燒牧民糧草帳篷,殺光牧民牛羊,能帶走的帶走,不能帶走得棄河裏埋土中。
今我有棉衣而敵無有,我能戰再戰,不戰則舉火而走。牧民失去牧草,必將凍死在雪地裏。臣以為,他們堅持不到春暖花開必將屈服。如此策略,主公以為如何?”
高翼還在猶豫,馬努爾已經開始催促:“陛下,請下令吧。”
高翼無奈,點頭說:“好吧,子川,我國人寡兵少。士兵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,訓練一名士兵我們要化三年時間,我們有錢財有軍械但唯獨缺少時間,所以,無論用什麽換遼河都行,唯獨不能用我們的士兵換……”
高翼此時顯得有點嘮叨,王祥卻沒有絲毫不耐煩表情,他恭順地回答:“主公,自打去年高句麗越江起,我們就在練習冬季行軍,臣已經把所有註意事項都記在心裏,現在,軍中又有了大量軍醫,誤不了事。”
“好吧”,高翼決然地說:“帶上海鰍船去,我們的內河水軍,運輸船全去了黃河,但還有三艘海鰍戰船停在河口,這是為了防備燕軍水師的——你全帶走。三艘海鰍船能裝百餘噸補給,你帶少量士兵,盡量多裝補給,坐船先到鐵嶺。我讓騎兵從陸路進發。要快,要如旋風般刮過龍城,等封裕見了燕王時,你們那兒要開打。這樣,燕王才能承認既成事實。”
王祥截斷高翼的話:“主公,明輪海鰍船我們制造了三艘,上游水淺,我們還沒有探測航道,海鰍船悍然開上去……”
“不悍然……”高翼反駁:“我記得這條河可以行駛千噸輪(清代,英國開埠後),我們的明輪平底木船完全可以駛到鐵嶺。這三艘海鰍船上,每船裝有三門新式大炮,是我們按新式鑄炮法鑄的青銅小炮,用整個遼河平原換三艘戰船九門小炮,值!
你到鐵嶺後,把船上的東西卸完,立刻鑿沈三艘海鰍船,將它們固定在水中當作炮臺,構成側翼掩護,防備敵軍沿水攻擊……”
高翼不厭其煩地將細節一遍遍交待,知道自己也不好意思了,才命令王祥動身。馬努爾在其間一遍遍催促,等王祥告辭後,他忽地又覺心中忐忑:“陛下,燕國,燕國那裏真沒問題嗎?”
“一點小問題而已”,說實話,高翼心中也擔心,他強自安慰自己說:“你看,燕國派來的外交人員是兩個漢儒,這說明他們儒化越來越嚴重。
儒生們怎麽搞外交的——打勝了他們,可以占領他們的土地,役使他們的子民;打敗了也不要緊,他們會給你一名公主,再送給你好多工匠,讓你壯大了再去打他們。所以,跟他們交手,無所謂勝敗,都能占便宜。”
馬努爾驚得目瞪口呆:“額底上帝啊,這是外交嗎?陛下,您一定是在講笑話逗我?”
“沒逗你,這是朝貢文化的傳統外交方式,寫入聖賢書中的東西,你知道,一旦寫入聖賢書,那就是‘天不變,道亦不變’,這意思是說,只要日月星辰還在,這種外交方式就不能改變,誰敢改變就謾罵誰——直至肉體消滅。
肉體消滅不同意見者,也是寫入聖賢書的,叫‘夫子誅少正卯’,是經典,儒生學習的榜樣。燕國的反對者也必將落入這種下場。”
“為什麽會是這樣?”
“上國脾氣——他們沒有侵略的概念,以為別人來搶東西占地盤,是因為他們太蠻夷,什麽東西都缺,所以,當他們打勝了,為了防止敵人再來,就送敵人一些工匠,讓敵人提高生產能力,能夠自己生產短缺物資。他們不學習經濟,不知道生產力與戰鬥力息息相關,所以,他們資助敵人來搶劫自己。
現在,中原這些立國的羌、氐、羯、匈奴部族,都是晉國資助起來的,為此,他們的皇帝被抓,被迫給匈奴倒夜壺,他們的皇家圖書館被燒,自己被迫倉皇難度。但他們仍然沒有覺悟,還在繼續資助鮮卑——因為日月星辰還沒有變,所以他們也不能變。
我看快了,鮮卑必將是晉國的下一個敵人。我只希望,燕國的外交人員能秉承這種傳統,把我資助起來覆滅他們。”
“那麽,陛下在擔心什麽?”
“我擔心他們儒化得不夠——燕國的統軍大將還是鮮卑人,宗室子弟,他們萬一不講‘傳統’……”
馬努爾憨厚地一笑,問:“陛下,今天的日月星辰變了嗎?”
“沒有!”
“那麽,您為什麽替燕國的反對者擔心呢?他們會有人屠殺的,至於我們,我們還是關心自己的領地吧……陛下,自從您封給我領地後,我還沒去領地上看看聶,現在正好清閑,請準許我視察自己的領地。”
高翼斜著眼睛看著馬努爾:“聽說,你兒子戈岱斯從天竺拉來一船紡織工,有什麽收獲嗎?”
馬努爾憨憨地笑,良久,方小心地回答:“陛下,還有一些新棉種,長絨的。您給我的封地無險可守,我不能種糧食來誘惑敵人,所以我打算種棉花。這東西不能人吃也不能餵馬,這物種抗旱耐寒不需太多人手看管,正適合在領民少的土地上種植……”
高翼也一臉的憨笑,真誠地說:“把你搞到的紡織機給我一套。我要那種25支紗的紡機。放心,我不用來之棉花,我織桑蠶。”
馬努爾張嘴結舌:“陛下,你簡直是魔鬼,我發誓,沒有人看過那種新織機,即便是看了他們也不懂,但你從沒見過,怎麽就知道我弄來的是25支紗新紡機?……”
在這個時代,最新進的棉化種植技術,紡織技術在印度,是印度首先發明了25支紗的新紡機,用這種技術制出來的布匹可以像絲緞般柔滑,羅馬稱之為“印度綢”,中國則稱之為“天竺綢”。直到印度盜竊了中國桑蠶技術後,這個稱呼才得以改變。
印度把這一領先技術一直保持保持至工業革命前,在藉此成為了世界第一棉花大國。後世考證認為,黃道婆所發明的織機,就是印度的5紗紡織機。而工業革命後,印度又從中國盜走茶種,同時成為了世界第一茶葉大國。
第一棉花、第一茶葉,這一優勢一直保持至21世紀。印度絲綢出口則名列第二,第一是日本。
快樂呀!俺在晉代就替祖國報了仇,印度織機,印度寶刀技術都被俺盜了回來——偷盜為快樂之本啊。我盜故我在!
你說這些古代人,一個接一個地去印度朝覲,盡帶回來些無用的佛經,忙啥?別說盜圖紙,連基本國情都不摸清楚,就知道一箱一箱往回背經文,翻譯後當金科玉律,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卻驢唇不對馬嘴,連“印度數字”、標點符號都帶不回來。更加可笑的是,1600年後“印度數字”傳入中國,還被誤當做“阿拉伯數字”——真是歪嘴和尚念錯經吶。
“你的產業怎麽經營我不管,但你用我的船我的人,拉自己的東西,總的給我船費吧,就織機。25支紗並不是極點,400支紗都有可能,我要研究一下增加紗錠的技巧。你先回領地視察,織工放我那兒,等你封邑的棉花收獲了,我把他們還你。”高翼笑嘻嘻地說。
馬努爾嘟囔:“等棉花收獲,那還得一年……”
“我不著急”,高翼無賴地說:“你蓋廠房,造機器,一年夠麽?不成就再來一年。”
“夠!夠!”,馬努爾連忙應合,並打岔說:“陛下,您的……情人,晉國的燕公主已經抵達三山,你該動身了,我們要回去盤點外交收入。”
永和六年深秋,在屢次收到邊境官員的報急之後,收到漢國第一批糧草的冉閔,怒火終於被點燃了。他留其大將軍蔣幹等人輔佐太子冉智守為鄴城,自己親率騎八千攻擊劉顯。劉顯任命的大司馬、清河王劉寧舉棗強而降,冉閔收編了劉寧的士兵,攻擊劉顯,勢如破竹。
劉顯戰敗,逃到襄國。冉閔緊追不放,劉顯大將曹伏駒向冉閔投降,打開了襄國城門,冉閔遂入襄國,誅殺劉顯及其公卿,焚襄國宮室,遷其百姓於鄴。
至此,得到漢國糧草支援的冉閔緩過氣來,冀州(昔魏郡,鄴城所在地)、定州(昔常山郡)、相州(昔襄國郡)。
若能好好經營,這土地肥沃的三州之地必能讓冉閔立住腳跟,讓中原漢人政權更加穩固,可惜,冉閔竟把殘趙的都城——襄城,一把火燒成白地。失去了這個堅固的雄城,冉閔對於相州的掌控成了名義上的東西。
中原再無抵抗力量,冉閔把目光投向了燕國,不久,魏國使臣,名儒常煒出使燕國。
常煒出鄴城的時候,正是燕國使臣出牛莊之時。一路向外走,封裕仍不停地擦汗,皇甫真訝問:“賢侄,為何汗出如漿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恍惚間,他想起在某論壇上曾看過的一篇雜談,裏面講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冬季作戰就是在晉代——參合陂,慕容垂搜羅國內所有的男丁與敵人交戰,結果遇到了一場小雪,全軍五分之四的人患上了流行感冒,紛紛病死。敵軍乘機進攻,燕軍大敗,最後的覆國希望徹底葬送,隨後,一代梟雄慕容垂吐血而死,慕容氏就此種族滅絕。
這是個沒有棉花的時代,《晉書》食貨志裏所說“軍人皆資椹棗,戰士取給嬴蒲”,“今雖擁大眾,被甲者甚少”……也就是說各國基本上驅饑民作戰,他們只能采樹上桑實,捉田裏蜃蛤之類果腹。
棉花,如今的中原大地上唯有高翼有棉花,自高翼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以來,他只向晉朝進行了小規模的出口。大部分棉花被他用來紡織船帆,制作軍服以及保暖設備。漢國如今已有兩年的棉花種植經歷了,高翼以為這次出征繼續了足夠的保暖設備,正如馬努爾說得:骰子已經擲下——這一仗,箭在弦上,不得不發。
高翼若有所思地說:“剛才,在封裕、皇甫真進艙時,我故意洩露了幾句話給他們,就是讓他們知道:我有能力隨時攻擊龍城。
在他們來這之前,大石橋堡的官員故意拖延,讓他們在大石橋堡足足待夠了十餘天,就是為了拖延時間——冬天,是敵人最虛弱的時候,寒冷的天氣是我們最好的夥伴,我們必須在初雪前抵達鐵嶺關,展開攻擊……子川(王祥的字),時間不多了,不要爭論,趕去幹吧。”
王祥猶豫片刻,又問:“主公,明年開春,我該怎麽辦?”
高翼一直窗外,沈默不言。王祥歪著頭想了片刻,立刻明白:“遼河!”
對,是遼河。波濤洶湧的遼河一直通往鐵嶺關,沿途正好經過龍城。三山內河水軍完成運送婦孺的任務後,稍加休整,等待遼河化凍後,便可逆流而上,直抵鐵嶺關,源源不斷地將三山需要的軍械物資運抵前線。
“陛下不要去了”,馬努爾建議說:“金道麟將軍的和談動向,您需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;明年開春運送補給物資要經過龍城,你需要親自與燕國交涉。還有,這次去晉國的外交成果,也需你親自查收……陛下,國中兩將,金將軍已去高句麗,所以你不能離開漢國。”
王祥插嘴補充:“威逼契丹所部屈服……主公最好不要親自出面,不如讓我來!”
高翼明白王祥的意思,此戰,要在初冬壓服陳浩所在的部落投降,並願意按漢國劃定的圈子,用自己的鮮血換取越冬物資,這中間牽扯到要打要來,需要有隨時撒潑耍無賴的手段,以一國之主的身份出面幹這個,實在不合適。
高翼為難地回答:“可是,這是一次全新的作戰,我們要在冬季裏保護好自己,盡量消滅敵人,掃清遼北。此外,在明年開春,我打算在遼北的山口再建一座城堡,與鐵嶺關相呼應。
燕國與我們達不成協議,必將與契丹溝通,只要我們徹底封住遼北山口,遼南這片土地就有我們做主了,燕國想不給我們遼東屬國——由不得他。所以……”
王祥拱了拱手:“主公,遼北平原最北端,離鐵嶺不過快馬奔馳兩三日的距離,有鐵嶺關作為依托,臣便與契丹打個‘三日之戰’。無論戰果如何,臣三日出擊,三日而返。頻頻騷擾,頻頻出擊。
大冬天,牧民堆草為垛,以草料養活牲畜,以牲畜養活人口,燃牲畜糞便取暖。臣以三日為限,所經之處,焚燒牧民糧草帳篷,殺光牧民牛羊,能帶走的帶走,不能帶走得棄河裏埋土中。
今我有棉衣而敵無有,我能戰再戰,不戰則舉火而走。牧民失去牧草,必將凍死在雪地裏。臣以為,他們堅持不到春暖花開必將屈服。如此策略,主公以為如何?”
高翼還在猶豫,馬努爾已經開始催促:“陛下,請下令吧。”
高翼無奈,點頭說:“好吧,子川,我國人寡兵少。士兵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,訓練一名士兵我們要化三年時間,我們有錢財有軍械但唯獨缺少時間,所以,無論用什麽換遼河都行,唯獨不能用我們的士兵換……”
高翼此時顯得有點嘮叨,王祥卻沒有絲毫不耐煩表情,他恭順地回答:“主公,自打去年高句麗越江起,我們就在練習冬季行軍,臣已經把所有註意事項都記在心裏,現在,軍中又有了大量軍醫,誤不了事。”
“好吧”,高翼決然地說:“帶上海鰍船去,我們的內河水軍,運輸船全去了黃河,但還有三艘海鰍戰船停在河口,這是為了防備燕軍水師的——你全帶走。三艘海鰍船能裝百餘噸補給,你帶少量士兵,盡量多裝補給,坐船先到鐵嶺。我讓騎兵從陸路進發。要快,要如旋風般刮過龍城,等封裕見了燕王時,你們那兒要開打。這樣,燕王才能承認既成事實。”
王祥截斷高翼的話:“主公,明輪海鰍船我們制造了三艘,上游水淺,我們還沒有探測航道,海鰍船悍然開上去……”
“不悍然……”高翼反駁:“我記得這條河可以行駛千噸輪(清代,英國開埠後),我們的明輪平底木船完全可以駛到鐵嶺。這三艘海鰍船上,每船裝有三門新式大炮,是我們按新式鑄炮法鑄的青銅小炮,用整個遼河平原換三艘戰船九門小炮,值!
你到鐵嶺後,把船上的東西卸完,立刻鑿沈三艘海鰍船,將它們固定在水中當作炮臺,構成側翼掩護,防備敵軍沿水攻擊……”
高翼不厭其煩地將細節一遍遍交待,知道自己也不好意思了,才命令王祥動身。馬努爾在其間一遍遍催促,等王祥告辭後,他忽地又覺心中忐忑:“陛下,燕國,燕國那裏真沒問題嗎?”
“一點小問題而已”,說實話,高翼心中也擔心,他強自安慰自己說:“你看,燕國派來的外交人員是兩個漢儒,這說明他們儒化越來越嚴重。
儒生們怎麽搞外交的——打勝了他們,可以占領他們的土地,役使他們的子民;打敗了也不要緊,他們會給你一名公主,再送給你好多工匠,讓你壯大了再去打他們。所以,跟他們交手,無所謂勝敗,都能占便宜。”
馬努爾驚得目瞪口呆:“額底上帝啊,這是外交嗎?陛下,您一定是在講笑話逗我?”
“沒逗你,這是朝貢文化的傳統外交方式,寫入聖賢書中的東西,你知道,一旦寫入聖賢書,那就是‘天不變,道亦不變’,這意思是說,只要日月星辰還在,這種外交方式就不能改變,誰敢改變就謾罵誰——直至肉體消滅。
肉體消滅不同意見者,也是寫入聖賢書的,叫‘夫子誅少正卯’,是經典,儒生學習的榜樣。燕國的反對者也必將落入這種下場。”
“為什麽會是這樣?”
“上國脾氣——他們沒有侵略的概念,以為別人來搶東西占地盤,是因為他們太蠻夷,什麽東西都缺,所以,當他們打勝了,為了防止敵人再來,就送敵人一些工匠,讓敵人提高生產能力,能夠自己生產短缺物資。他們不學習經濟,不知道生產力與戰鬥力息息相關,所以,他們資助敵人來搶劫自己。
現在,中原這些立國的羌、氐、羯、匈奴部族,都是晉國資助起來的,為此,他們的皇帝被抓,被迫給匈奴倒夜壺,他們的皇家圖書館被燒,自己被迫倉皇難度。但他們仍然沒有覺悟,還在繼續資助鮮卑——因為日月星辰還沒有變,所以他們也不能變。
我看快了,鮮卑必將是晉國的下一個敵人。我只希望,燕國的外交人員能秉承這種傳統,把我資助起來覆滅他們。”
“那麽,陛下在擔心什麽?”
“我擔心他們儒化得不夠——燕國的統軍大將還是鮮卑人,宗室子弟,他們萬一不講‘傳統’……”
馬努爾憨厚地一笑,問:“陛下,今天的日月星辰變了嗎?”
“沒有!”
“那麽,您為什麽替燕國的反對者擔心呢?他們會有人屠殺的,至於我們,我們還是關心自己的領地吧……陛下,自從您封給我領地後,我還沒去領地上看看聶,現在正好清閑,請準許我視察自己的領地。”
高翼斜著眼睛看著馬努爾:“聽說,你兒子戈岱斯從天竺拉來一船紡織工,有什麽收獲嗎?”
馬努爾憨憨地笑,良久,方小心地回答:“陛下,還有一些新棉種,長絨的。您給我的封地無險可守,我不能種糧食來誘惑敵人,所以我打算種棉花。這東西不能人吃也不能餵馬,這物種抗旱耐寒不需太多人手看管,正適合在領民少的土地上種植……”
高翼也一臉的憨笑,真誠地說:“把你搞到的紡織機給我一套。我要那種25支紗的紡機。放心,我不用來之棉花,我織桑蠶。”
馬努爾張嘴結舌:“陛下,你簡直是魔鬼,我發誓,沒有人看過那種新織機,即便是看了他們也不懂,但你從沒見過,怎麽就知道我弄來的是25支紗新紡機?……”
在這個時代,最新進的棉化種植技術,紡織技術在印度,是印度首先發明了25支紗的新紡機,用這種技術制出來的布匹可以像絲緞般柔滑,羅馬稱之為“印度綢”,中國則稱之為“天竺綢”。直到印度盜竊了中國桑蠶技術後,這個稱呼才得以改變。
印度把這一領先技術一直保持保持至工業革命前,在藉此成為了世界第一棉花大國。後世考證認為,黃道婆所發明的織機,就是印度的5紗紡織機。而工業革命後,印度又從中國盜走茶種,同時成為了世界第一茶葉大國。
第一棉花、第一茶葉,這一優勢一直保持至21世紀。印度絲綢出口則名列第二,第一是日本。
快樂呀!俺在晉代就替祖國報了仇,印度織機,印度寶刀技術都被俺盜了回來——偷盜為快樂之本啊。我盜故我在!
你說這些古代人,一個接一個地去印度朝覲,盡帶回來些無用的佛經,忙啥?別說盜圖紙,連基本國情都不摸清楚,就知道一箱一箱往回背經文,翻譯後當金科玉律,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卻驢唇不對馬嘴,連“印度數字”、標點符號都帶不回來。更加可笑的是,1600年後“印度數字”傳入中國,還被誤當做“阿拉伯數字”——真是歪嘴和尚念錯經吶。
“你的產業怎麽經營我不管,但你用我的船我的人,拉自己的東西,總的給我船費吧,就織機。25支紗並不是極點,400支紗都有可能,我要研究一下增加紗錠的技巧。你先回領地視察,織工放我那兒,等你封邑的棉花收獲了,我把他們還你。”高翼笑嘻嘻地說。
馬努爾嘟囔:“等棉花收獲,那還得一年……”
“我不著急”,高翼無賴地說:“你蓋廠房,造機器,一年夠麽?不成就再來一年。”
“夠!夠!”,馬努爾連忙應合,並打岔說:“陛下,您的……情人,晉國的燕公主已經抵達三山,你該動身了,我們要回去盤點外交收入。”
永和六年深秋,在屢次收到邊境官員的報急之後,收到漢國第一批糧草的冉閔,怒火終於被點燃了。他留其大將軍蔣幹等人輔佐太子冉智守為鄴城,自己親率騎八千攻擊劉顯。劉顯任命的大司馬、清河王劉寧舉棗強而降,冉閔收編了劉寧的士兵,攻擊劉顯,勢如破竹。
劉顯戰敗,逃到襄國。冉閔緊追不放,劉顯大將曹伏駒向冉閔投降,打開了襄國城門,冉閔遂入襄國,誅殺劉顯及其公卿,焚襄國宮室,遷其百姓於鄴。
至此,得到漢國糧草支援的冉閔緩過氣來,冀州(昔魏郡,鄴城所在地)、定州(昔常山郡)、相州(昔襄國郡)。
若能好好經營,這土地肥沃的三州之地必能讓冉閔立住腳跟,讓中原漢人政權更加穩固,可惜,冉閔竟把殘趙的都城——襄城,一把火燒成白地。失去了這個堅固的雄城,冉閔對於相州的掌控成了名義上的東西。
中原再無抵抗力量,冉閔把目光投向了燕國,不久,魏國使臣,名儒常煒出使燕國。
常煒出鄴城的時候,正是燕國使臣出牛莊之時。一路向外走,封裕仍不停地擦汗,皇甫真訝問:“賢侄,為何汗出如漿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